2025年8月6日,广岛核爆80周年纪念仪式上,日本首相石破茂的“和平宣言”再次将世界目光拉向这座曾被核火吞噬的城市。
但就在他强调“无核三原则”时,央视新闻的背景字幕格外刺眼: 美军投弹因日本拒不投降。
而大公文汇网则重发的《大公报》1945年号外截图,那句 “ 哈哈哈,日本人吃原子弹啦”, 像一把穿越时空的利刃,划开了日本精心编织的“受害者”叙事。
80年前的媒体呐喊与当下日本军国主义抬头的暗流,正在历史的天平上形成奇妙的对峙。
三家媒体的报道
2025年的广岛和平纪念公园,钟声里藏着刻意的遗忘,石破茂在致辞中细数核爆伤亡数字,却对1937年南京城墙上的弹孔、1941年重庆防空洞的血迹讳莫如深。
这种选择性记忆,在央视新闻的报道中被撕开一道口子: 日本忽略了遭受轰炸的根本原因,那就是他们发动的侵略战争。
展开剩余84%当然,央视作为官媒,语气还是收敛了许多,更具冲击力的是大公文汇网的操作。
当其他媒体用“广岛原子弹爆炸80周年”的中性词条时, 它直接甩出“哈哈哈,日本人吃原子弹啦”,并附上1945年8月的号外原件。
泛黄的报纸上,“广岛全城全毁,只剩一烟囱”的描述,与石破茂口中的“人类悲剧”形成尖锐碰撞。
这组对比,恰似给沉浸在虚假悲情叙事中的日本一记响亮耳光,历史从不会按单方面的剧本上演。
《大公报》的“哈哈哈”为何能穿越80年仍振聋发聩?1945年8月10日的号外里藏着答案。
这张临时赶印的报纸,用 “死六万人,伤者十万人”的冰冷数据,搭配“房屋尽毁,四周皆大火”的目击者陈述,将广岛核爆的惨状直白呈现。
但标题的狂欢式表达,绝非对生命的漠视。
彼时的中国,刚从滇西反攻的血火中喘过气来,1945年的夏天, 重庆街头还贴着“一寸山河一寸血”的征兵海报,家家户户的门楣上,或挂着“光荣军属”的牌匾,或贴着“为国捐躯”的挽联。
当《大公报》的号外在街头叫卖时,卖报人挥动报纸的声音与市民的惊叹声交织,这声“哈哈哈”,是3500万伤亡军民的血泪凝结成的宣泄,是对“以战止战”的朴素期待。
事实上,国家图书馆保存的这份原件,纸页间至今还能嗅到硝烟与泪水的混合气息。
同一事件,不同媒体的笔触却隔着霄壤。
上海《申报》1945年8月8日的报道堪称荒诞范本,它称原子弹为“附有降落伞的新式炸弹”,还煞有介事地写道:“日当局以确固之自信研究对抗方法”。
翻译一下,就是申报认为日本有应对核武器的办法。
彼时《申报》已沦为日伪喉舌,其字里行间的奴颜婢膝,恰与《大公报》在重庆坚持抗战报道的风骨形成对照。
至于国民党中央机关报《中央日报》则展现了另一种姿态。
8月8日的整版报道中,它精准指出原子弹“威力相当于两万吨TNT炸药”,还分析美军选择广岛的原因,那就“保留日本政府人员,以接受投降”。
说实话, 美国的理由是充足的,但笔者的遗憾也是真实的。
更具预见性的是,当有军事家评论,未来火箭炮或可利用此原理,而这与后来“两弹一星”工程中“核导弹结合”的思路竟有神似。
三份报纸,三种立场,共同勾勒出战时中国的舆论图谱,也让《大公报》的率真更显珍贵。
日本的“受害者”伪装
当然,想要真正理解“哈哈哈”的分量,还需先看清1945年中国大地上的累累伤痕。
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档案显示, 1937年12月,超过30万平民在六周内遭屠戮,紫金山下的尸骸堆积到难以清理。
至于其他地区的屠杀,同样惨烈,同样让人痛恨。
而这些惨状,《大公报》的记者们曾亲历见证。
1938年武汉会战期间,该报记者范长江冒死深入前线,发回《台儿庄血战详记》, 字里行间满是“尸与壕平”的惨烈。
当广岛核爆的消息传来,这些见过太多同胞惨死的媒体人, 其笔下的“哈哈哈”,实则是对“多行不义必自毙”的朴素诠释。
就像当年长沙街头敲锣报信的老者,喊着“日本挨炸了”时,皱纹里滚落的既是泪水,也是释然。
80年后的日本,正以更隐蔽的方式续写着历史的谎言。
2024年新版初中教科书将“南京大屠杀”表述为“个别事件”,靖国神社供奉的14名甲级战犯牌位前,仍有内阁成员年年参拜。
2025年日本防卫预算再创新高,达到GDP的2%,其“出云”号航母搭载F-35B战机的动作,彻底撕下“专守防卫”的伪装。
这些举动,与广岛纪念仪式上的和平宣言形成诡异的呼应。
就像1945年《申报》既报道核爆又粉饰侵略一样,如今的日本右翼试图在“和平”的外衣下,重构对外扩张的逻辑。
而《大公报》那份号外的存在,恰如一面历史的镜子,照出这种虚伪,当靖国神社的香火与广岛的钟声同时响起, 前者祭奠的战犯,正是后者悲剧的始作俑者。
站在2025年回望,《大公报》的“哈哈哈”从未过时。
它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宣泄,而是对历史正义的坚守,当日本试图删除教科书里的侵略史实,当某些政客将军国主义幽灵重新唤醒,我们重读这份号外,便是在提醒世界, 忘记南京大屠杀的苦难,就不配谈论广岛的伤痛;回避侵略罪责的和平宣言,不过是战争的另一种准备。
结语
80年前,《大公报》用“哈哈哈”宣告正义的降临,80年后,我们重提此事,不是为了延续仇恨,而是为了守护先烈用鲜血换来的警醒。
毕竟,对历史最深刻的纪念,是不让悲剧重演,无论是南京人民的血泪,还是广岛的焦土。
发布于:广西壮族自治区融胜配资-年股利率-配资门户平台-配资炒股优质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